【課堂上,讓思緒與文字,不停流轉】

四年級的課程開課了,

我們第一堂課來讀《奧德賽》。

《奧德賽》是古希臘最重要的兩部史詩之一,是盲詩人荷馬所作。

我的寶貝兒子跟以前班上的一個同學,

一起在週三班上課。

週三上完《奧德賽》後,同學的媽媽晚上Line我,告訴我,她今天接兒子回家的時候,兒子看到她開心的跑過去,第一句話就說:媽媽!今天的課好好玩喔!然後,回家之後,還默默的去翻媽媽新買的童話書,他說,他要看看裡面有沒有奧德賽的故事。

身為課程主編的我,心頭暖暖的。

而我的寶貝兒子呢?

「媽媽問你,課程中,當危機出現的時候,為了要化解危機,老師幫你們想了三個辦法,當時,你怎麼選?」「我認為,誠實是美德,所以我選這個。」「很好,那有其他同學選這個嗎?」「有啊,只是不多。」「那其他人選什麼?」「大多數人都選士可殺不可辱!決定拚了!不過有一個同學想選智者通權達變,但他最後被其他人說服了,最終還是選擇跟大家一起拚一場!」

我聽著兒子侃侃談論著課堂上的討論及思緒轉換,有一股莫名的滿足感。我想,這就是老師,這也是媽媽吧!

恕我在這裡無法為你細說這些選擇,因為多數的孩子還沒上過,我不能破哏,否則他們無法領略「思考」的樂趣了!

你也想聽聽你的孩子會怎麼選嗎?帶他來體驗一堂課吧!孩子愛上故事,慢慢他們就會愛上閱讀,他們會知道,閱讀能帶領他們通往更開闊的世界。

我是新月書屋主編老師,是兩個小學生的媽媽,在新月,我們用愛與文學,陪伴孩子成長。

【幫我的寶貝們,找一群一起閱讀、思辨、寫作的夥伴】

前幾天,我們接到一個家長的訊息,家長看了我們的課程規劃之後,很可愛的問說:「我可以與你們通電話嗎?我很想知道,你們到底是在做什麼的!?」

這個問題讓主編老師想了兩天,「我們到底在做什麼的呢?」

星期三,四年級的孩子們讀的是《佐賀的超級阿嬤》。每次小四的哥哥進教室上課時,小二的樂妹總是很羨慕的在外面徘徊,然後問我說:「媽媽,我什麼時候也可以進去上課?」「媽媽覺得妳還太小,再等一等。」這一次,剛好,主編老師因為有其他的課程,不在景美書屋的現場,小二的樂妹就溜進教室旁聽,說她也要聽聽看,聽了10分鐘之後出來,跟張老師說:「老師請給我一張紙,我也要把我想到的寫下來。」就這樣,小二的樂妹便跟著把整堂課都上完了⋯⋯。

重點是,課程結束之後, Sherry老師跟主編老師分享:「老師,這一次有一個很特別的現象,原本班上有一個女孩上課時總是比較害羞沉默,這一次,她剛好坐在樂妹旁邊,樂妹學習表達的態度很積極,不曉得是不是因為這樣,這個女孩不管在思考或寫作的表現上,都比前兩次要進步許多! 孩子們彼此的影響真是不容小覷呀!」

我想,我大概可以這麼回答,新月書屋到底在做什麼呢?

我們帶孩子閱讀經典、思辨人生,寫下屬於自己的創作。

更重要的是,我們為孩子,在閱讀思辨的路上,找一群攜手共同探索、前進的夥伴。

【讓每一本書,都為孩子注入不同的養分】

這週四年級的課程,我們上《愛麗絲夢遊仙境》。

主編老師小時候在讀這本書的時候,其實並沒有很喜歡,總覺得,裡面的情節太過荒誕。我跟課程老師討論到這件事的時候,她大感訝異:「怎麼會!我小時候超喜歡這一本的!很有趣呢!」

啊,每個人的閱讀喜好真的都不太一樣呢。

要上課之前,兩個孩子問我,媽媽,今天要讀什麼呢?

「《愛麗絲夢遊仙境》」「噢,這一本啊!我們在學校就看過了,但我沒有很喜歡。」身為主編老師的媽媽表面上沒搭腔,心裡OS:我小時候看也不喜歡…..

課程開始進行,中場下課時間,我問樂妹。

「樂,妳還是妳嗎?」「我當然是我啊!」

「所以剛剛課程中老師問:現在在這裡上課的妳,跟早上起床的妳,是不是同一個妳,妳認為是囉?」「嗯,沒錯!我就是我。」「可是妳剛剛在教室裡面已經學了新的知識,照理說妳的腦袋裡面多了東西,所以應該變重了呀!所以現在的妳應該變得更重才對,怎麼會跟早上的妳是同一個妳呢?」「媽媽,妳不要亂說,知識哪會變重!我還是我啊!還是那個愛吃嗨啾的我啊!」「所以今天的妳跟昨天的妳,也是同一個妳囉?」「那當然!」「那昨天的媽媽,跟今天的媽媽,是同一個媽媽嗎?」「當然是啊!」「那照妳這麼說媽媽應該永遠年輕,妳為什麼整天都說我變老了?」「媽媽!我不想跟妳討論這種問題了啦……」看著開始賴皮的樂妹,媽媽我哈哈大笑。

課堂結束之後,主編老師跟Shelly老師討論課堂狀況。

Shelly老師說:「今天在課堂上,孩子們有達成思辨的練習喔!」「太好了。」「當有孩子表示:我就是我,並沒有改變的時候,也有孩子馬上回應:我學了新的知識,想法不同,當然就不是同一個我了。」主編老師感到心滿意足。「最先開始產生兩方不同論點的,就是哥哥跟樂妹,其他同學就接著討論起來了⋯⋯」主編老師感到飄飄然的心滿意足。

即使是原本不那麼喜歡的書,也是能夠帶給孩子大大的收穫。這就是我們的閱讀軸心:讓每一本書都為孩子注入養分。

有家長問我「主編老師,為什麼妳不自己教?」我想這堂課,已經為我說出原因了。媽媽跟老師,還是不一樣的!孩子們有可能跟我賴皮,但他們不會跟老師賴皮。很多時候,還是要交給專業的來!

歡迎您,與主編老師的孩子一起閱讀、思辨、記錄每一次的思路歷程。

新月課後隨筆系列-《女巫篇》 【 帶孩子們思索,屬於自己的答案 】

大家好,我是新月的課程主編老師,

小四的課程我們上了羅德.達爾的《女巫》,正是緣分吧,這部小說恰好被改編成了電影,就在新月上完這單元的時候,正式上映。因為兒子在上課之前,已經自己看完了這部小說,所以看到電影預告的時候,非常興奮,直嚷著問我:「媽媽,可以帶我去看《女巫們》嗎?」「沒問題。」

 

我們先回到課堂中來說說。

在原著中,女巫是神祕且邪惡的,她們痛恨小孩,必欲除之而後快!女巫可能就在你身邊,裝扮成一般女人的模樣,你卻無法輕易察覺她的身分,這就是女巫真正危險的地方。故事開頭,小男孩的外婆告訴了小男孩許多關於女巫的資訊,告訴他要仔細留意這些線索,就能夠保護自己不受到女巫的傷害。於是,在課堂上,我們做了一個延伸的思考題。為什麼外婆會那麼瞭解神秘的女巫呢?跟外婆手上少了的大拇指有關嗎?我們讓孩子們發揮他們的想像,來寫一個女巫的番外篇:外婆VS女巫。孩子們的想像天馬行空,有人說外婆應該自己就是女巫,但她是唯一愛小孩的女巫,所以被其他的女巫踢出女巫的世界了!也有孩子說,外婆小時候曾經被女巫抓走,僥倖逃了出來,但也因為這樣傷了自己的大拇指……。真是令人驚艷,在新月的小小教室裡,孩子們全都變身為用線索創造出新奇故事的小小作家,太好玩了。這樣的思考激盪,創意發想,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
 

於是一週後,我帶著兩個孩子進戲院看這部小說所改編的《女巫們》。

走出戲院,女兒問我:「媽媽,電影裡面還是沒有演出來,外婆到底為什麼會對女巫們那麼瞭解啊!」「原著裡面本來也就沒有清楚的交代這部分啊……」我說。我才剛講完,兒子就搶著接下去:「沒錯呀,在小說裡面確實沒有清楚的說明這個部分,而且,電影跟原著小說裡面也有許多的不同,電影做了許多的改變,像是老鼠……」兒子開始分析起來。女兒聽完之後有點不甘心的唸叨:「那這樣,關於外婆跟女巫之間,到底正確答案是什麼呢?」「樂,又不是所有事情都有正確答案!」媽媽我眼睛一亮,喔!兩個孩子討論之間竟然有金句產生了!(哈哈,媽媽真是好容易滿足虛榮心的動物啊!)

 

猶記得新月的課程剛開始的時候,常常我們在課堂上做的思辨及討論,到最後,孩子們都會問:「老師,我的答案對嗎?」「老師,正確答案是什麼呢?」孩子總是想要正確答案,彷彿必須倚靠著正確答案來肯定自己。然而,在新月的課堂中,只要是經過思考後回答的答案,都是可以被尊重且認同的答案,塑造一個開放且友善的討論空間,是我們的理念,也是我們的教學原則。

因為,在人生的道路中,哪來的正確答案呢?唯有經過他們自己思索而探求後得到的答案,才是屬於他們最好的答案。

每一堂課,都帶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。

 

我是新月書屋的主編老師,是兩個小學生的媽媽。在新月,我們用愛與文學,陪伴孩子成長。

歡迎您,與主編老師的孩子一起閱讀、思辨、記錄每一次的思路歷程。

 

課程主軸:

每一堂課我們導讀一本/篇經典。從經典中,我們思考、討論,我們學習記錄與創作。

 

【新月書屋】閱讀-經典-思辨-寫作-品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