鍾O伶
一開始,怪物內心善良溫暖,他默默幫助大家,卻因為自己的醜陋外貌而得到大家的無情漠視。後來,怪人向本來製作他的造物者請求一個問題:「可以給我一個伴侶嗎?」造物者拒絕後,怪人終於無法再忍耐心中對造物者的怨恨,在造物者結婚當天,把造物者的妻子殺了。
我覺得造物者和對怪人無情冷漠的人都要負責,因為人生就像一張空白的紙。周圍的人怎麼對待你,你自然就會變那樣子的人。
林O聿
我認為這一切不能怪維克多,事實上,我覺得維克多一點也沒做錯事,對,把科學怪人製造出來的是維克多,不幫科學怪人製造伴侶的也是他,可是那又如何?本來維克多就不應該幫科學怪人製造伴侶啊!因為如果維克多幫科學怪人製造伴侶的話,世界就會又多一個可以幫助科學怪人攻擊人類的怪物,所以我覺得讓科學怪人變成真正可怕的怪物的人並不是維克多,而是科學怪人自己,也是那些人類,是因為人類的排擠,科學怪人才會變成現在的樣子。
老師評語
兩人的寫作某種程度上可以接在一起閱讀,作為中長篇幅寫作可能有的結構與論述模式的範例。
在論述方面,炘伶的語氣較為客觀,芳聿的語氣有強烈情緒,在寫作上都是可以加深感受的技巧,加強論點的說服力。
經典頭條
本書譯名《科學怪人》已行之有年,再加上許多影視娛樂作品的加持,讓多數未讀過原著的閱聽人誤以為「Frankenstein」一名即是故事中被造物的名稱。然而,在讀過本作後,大多數讀者的第一個反思便是:真正的怪物其實不是被造物,而是主人公維克多(Victor Frankenstein)。
在故事中,孩子們注意到許多細節,例如為何維克多當初要把被造物做得這麼醜,以致於他被當作怪物?此外,被造物的殺人舉動亦被當作是討論的主要議題:他的行為是邪惡,還是因為缺乏愛的灌溉,以致心存怨懟?
不完美的上帝製造出了不完美的被造物。然而,不管是維克多還是被造物的「不完美」,似乎也不是先天存在,而是被「製造」出來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