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月書屋 𝟐𝟎𝟐𝟓 秋日 第一週週報(上)


文字,是人類智慧的結晶;閱讀,則是靈魂之間相遇的過程。
在新月書屋,我們與孩子們一起閱讀各種文學經典,一同在不同的文字世界裡思考遊歷,最後再用文字,寫下屬於自己的珍貴寶藏。
秋天的第一週熱熱鬧鬧過去,這回,讓我們一起來見證,孩子們與文學的相遇,碰撞出什麼樣的絢爛火花。

——閱讀與寫作,可以是一種靈魂的對話。
在書屋,我們有可愛稚嫩的二年級弟弟妹妹,也有成熟穩重的六年級哥哥姐姐。年齡相異的他們,各自去到了不同的文學時空──但相同的是,他們都用文字留下了自己的足跡。
二年級的孩子們,走進經典繪本《愛心樹》的世界。他們圍聚在這棵樹旁,聽完它令人動容的故事:它曾經好愛好愛一個小男孩,愛到願意將自己的一切都奉獻於他;即使那份愛,是祝福男孩展翅高飛,離開它的身邊。
無條件地給予,真的就是愛嗎?如果不是,那什麼才是愛的表現?
孩子們望著那棵愛心樹,用純真的心靈,寫下文字回應:

「樹啊!我跟你說,男孩雖然可憐,可是你給他的話,你就一無所有了。而且他還遠離你,那你就不要給他吧!

我覺得樹雖然很愛他,但是它犧牲了它自己。所以我覺得不一定要給它那麼多的東西!」(甘O豪)

有人給了它懸崖勒馬的勸告,直指無條件給予的代價。也有人,用自己對友誼的誠摯信念,給予它溫暖的肯定:

「樹啊!我跟你說,你和男孩是最好的朋友,應該要互相幫助,這才是真正的朋友,就給他吧!我覺得無條件給予是真正的愛,因為能有貢獻,就很幸福了。」(陳O恩)

愛該是什麼模樣,本就沒有絕對的答案。然而愛的種子,或許已在孩子們的心裡發芽。
當二年級的孩子們去到愛心樹的身旁,六年級的孩子們則穿越時空,回到二次大戰時期。
彼時納粹政權正全力獵捕猶太人,整片歐洲大陸戰火紛亂,風聲鶴唳。
迎接孩子們的,是史上最著名的日記作者:一位有著燦爛笑容的猶太女孩,安妮.法蘭克。
她在緊張恐懼的密室躲藏時光裡,用清澈的心靈,一字一句紀錄動盪的時代,以及從不放棄希望的自己。
《安妮日記》不僅僅是資訊閱讀,更是安妮不滅的心靈。宛如交換日記般,我們請孩子們留下給安妮的回應:

「安妮,你並不自私,上帝讓你活得好好的一定有他的安排,你一定不知道,在黑暗與絕望中,你同理他人的心態是多麼可貴,你寫的日記是多麼撼動人心,即使在戰爭的絕望、恨意、死亡、恐懼中,你仍然散發著足以照亮未來的希望之光,你的意志有如無法熄滅的燦爛之火,點燃了人們心中閃耀的一面。」(劉O杰)

「親愛的安妮:我非常敬佩你,身處絕地卻如此樂觀,我都不知道和我同年紀的人竟然如此的有自己的想法,在成熟這方面,我真是自愧不如。我猜你一定想不到200年之後還有人在看你的日記。也恭喜你成功達成夢想——成為一位作家(也許加個偉大二字更合適)。」(潘O遠)

與安妮年齡相仿的孩子們,用善良與同理,寫下對她的肯定;對安妮的夢想祝福,更是真摯的跨時代對話。
閱讀是穿越時空的魔法,寫作是連結思想的路徑。
閱讀與寫作,可以是一種靈魂的對話。
與此同時……(待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