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O和
有一次,我考試前沒有準備好,卻動了作弊的念頭。當時我心裡很矛盾,一方面害怕我成績不好被責備,一方面又知道作弊是不對的。我在座位上冒著冷汗,手心發熱,心裡非常不安。
那時候,我心裡有兩個聲音。一個說:「看一下下就好。」另外一個卻跟我說:「考試要誠實。」我低著頭,緊握著筆。最後我決定靠自己,感覺好多了。
事後我明白,內心的掙扎就是一種「罪與罰」。如果做錯選擇,我會一直後悔。真正的成長,是能在選擇中直視自己,走向正確的道路。
老師評語
掙扎來自不同的難處,這位作者用細膩的分析與文筆,寫出自己焦躁的內心反應,並且從中汲取寶貴的成長經驗。
經典頭條
「人性」作為寫作議題,或許已是千篇一律;然而,一本講述殺人犯的作品,卻展現出文學世界中數一數二的高道德標準,以及極其嚴峻的人性審查。究竟世界上有沒有合理的殺人?世界上所有活著受罪的人們,都是其來有自、罪有應得嗎?作為俄羅斯最具代表性的文學巨匠之一,杜斯妥也夫斯基所呈現的人性,在反覆不定、糾結拉扯、自我喊話與崇高理想中交織成型,是極其浮動且頻頻變卦、顯得軟弱卻也充滿執念,甚至是堅守著毫無妥協的正義感;比起文字和語言的解釋,人們的反應和情緒或許才能最真實映出想法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