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O臻
我該怎麼辦?內心的掙扎已像藤蔓慢慢的束縛著全身。「我不小心害同學撞到頭,要實話實說嗎?」
天使用歌唱般溫柔的嗓音說:「你應該誠實的告訴師長。」這時,另一個毛骨悚然的聲音響起:「既然你已經忍不住和這個媽媽要你遠離的同學玩了,那你就不要講呀!」「不行啦!同學撞到頭耶!」「那不然來辯論!」「誰怕誰!」一場激烈的辯論戰就此展開。
「我先」惡魔搶先一部開口,天使搖了搖頭,表示沒意見,「你不要講啊!會被罵!」「你要講,不然石頭就會繼續壓在你的心上。」「不要不小心把石頭搬出來,說出來,就好了呀!」「你不會喜歡被挖出來的!」
我讓他們繼續的爭論不休,內心不斷思考著。幾經思考之後,雖然覺得天使的比較有道理,但我終究選了惡魔的,沒有告訴媽媽。
然而,我卻不知道,這件事最後還是從我的嘴巴說出來的⋯⋯。
老師評語
相當引人入勝的筆法,透過兩方勢力的對話,不僅逐步洞悉事件原委,更生動活潑地呈現出不同想法之間的迥異與動機。
經典頭條
「人性」作為寫作議題,或許已是千篇一律;然而,一本講述殺人犯的作品,卻展現出文學世界中數一數二的高道德標準,以及極其嚴峻的人性審查。究竟世界上有沒有合理的殺人?而世界上所有活著受罪的人們,都是其來有自、罪有應得嗎?
作為俄羅斯最具代表性的文學巨匠之一,杜斯妥也夫斯基所呈現的人性,在反覆不定、糾結拉扯、自我喊話與崇高理想中交織成型,是極其浮動且頻頻變卦、顯得軟弱卻也充滿執念,甚至是堅守著毫無妥協的正義感;比起文字和語言的解釋,人們的反應和情緒或許才能最真實映出想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