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O臻
莎士比亞曾說過:「生活裡沒有書籍,就好像沒有陽光。智慧裡沒有書籍,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。」
禁書,是自古以來都有的一種制度。但,我並不贊同這種制度。首先,打從「禁」的當下開始,「禁」書的單位就是在控制你的思想,要你不要這樣,不要那樣;再來,他們怕你做出不適合的事,但,人若是那麼想,那他就會那麼做,反之,他其實沒必要那麼做呀!更進一步探討之後,就會發現:他們要 「禁」書,是因為怕你讀了書,就會有更多去反抗,就像是歷史上著名的「焚書坑儒」,秦始皇把聰明人都埋了,是要如何開創霸業!
人,就是因閱讀而壯大,因閱讀而有智慧,禁書,並不是告訴人們,這些事不能做。最根本的的方法:請別再禁了!
宋O築
史蒂芬・金曾說過「書本是獨一無二可攜帶的魔法。」可是,包法利夫人不就是被書給控制住了嗎?書本的魔法也會轉化成魔咒,掌控他人。這也是為什麼會有禁書的存在。我贊成禁書,因為可以保護人們不被某些思想誤導。但我同時也不完全贊成,因為若保護過度,反而無法使人們從閱讀中覺醒,也可能錯過一部作品的價值。
老師評語
兩人皆引用了佳句來支持自身論點,雙方立論的並列之下,能讓議題從是非對錯晉升至價值觀與見解的不同樣貌,發人深省
經典頭條
《包法利夫人》是一本備受爭議的經典文學作品,1856年剛連載時即被控訴:「違反公共和宗教、道德及善良風俗」。
本次課程將重心放在女主角艾瑪的心路歷程上。我們想讓孩子明白:一個人的喜好可以是最真切的動力,也可能使人陷入偏頗與執著。
艾瑪浸淫在騎士文學與宮廷式愛情小說中,戴著充滿夢幻的粉紅色眼鏡來追求人生,卻把許多人事和世事都看成混濁污漬,無法接納理想落入現實後碰傷的裂口,最後只能寄情於戲劇中,那是她的浪漫幻想唯一得以苟活的,與世隔絕的淨席。
《包法利夫人》觸碰了當代人心中的「禁忌」;然而,在現實中,有多少人又何嘗不是懷抱著像艾瑪一樣的,熱切的心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