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O媛
科學怪人的心從純真的結晶轉化成粗糙的石頭,絕望則佔據了希望,善良溫暖的他竟成為兇殘冷酷。
科學家自私的態度造成科學怪人的生命毀滅,他的自私使科學怪人從此處於黑暗中。如果他沒有因為想滿足自己的好奇心,而創造一個摧毀自己人生和大家人生的怪物,就不會這樣。
我覺得科學家應該要找回科學怪人,並完成自己的承諾,做一個守信用的人。
老師評語
☆精緻優美的修辭運用,讓道德喊話與悲劇遭遇更讓人動容,氣勢十足。
經典頭條
本書譯名《科學怪人》已行之有年,再加上許多影視娛樂作品的加持,讓多數未讀過原著的閱聽人誤以為「Frankenstein」一名即是故事中被造物的名稱。然而,在讀過本作後,大多數讀者的第一個反思便是:真正的怪物其實不是被造物,而是主人公維多(Victor Frankenstein)。
在故事中,孩子們注意到許多細節,例如為何維多當初要把被造物做的這麼醜,以致於他被當作怪物?此外,被造物的殺人舉動亦被當作是討論的主要議題:他的行為是邪惡,還是因為缺乏愛的灌溉,以致心存怨懟?
不完美的上帝製造出了不完美的被造物。然而,不管是維多還是被造物的「不完美」,似乎也不是先天存在,而是被「製造」出來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