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O
這實在是我遇過最困難的選擇題,一邊是多年來的養育和愛護之恩,另一邊是自己的家人和眾臣的犧牲,我若報仇,那我對得起乾爹的照顧嗎?我如果不報仇,那我又對得起程嬰和公孫杵臼等人做的犧牲嗎?乾爹養育我這麼久,很難相信他殺了我的家人,他終究是我的敵人,但我就想報仇應該也很難下手吧。
我決定不報仇,我並不認識我的那些趙氏家人,反觀乾爹,他把我當親生孩子般的對待,而且,他遲早會死,何必急著殺一個對你好的人呢?我不會報仇。
王O橦
從小最疼愛我的乾爹,沒想到是殺我們趙家的人,今天我才知道這件事,這些年來許多人為了要讓我活著,都做了不少事,我雖然不想當個忘恩負義的人,但因為你殺了趙家的人,所以對不起,為了報仇,我只好把你殺了,也謝謝你一直照顧著我,我也是不得已才把你殺了,你死後等我,等我也死了,再和你會合,會合時別怪我,是你讓我沒有父親,也見不到家人和親人,我不會忘記你對我的照顧。
老師評語
兩人分別選擇了不報仇與報仇,其中思索決定的心路歷程十分糾結且情感真摯,皆提及「情感」的份量,有「下不了手」,還有「死後和你會合」,意外的讓無解的兩難變成深情的告白。思路甚至有相仿之處,但結果卻恰好相反,值得玩味。
經典頭條
《趙氏孤兒》以春秋晉國的「下宮之難」作為背景,講述晉國世族趙氏的滅門,以及遺後趙武的下落。
在故事中,我們不僅看到奸人為奪權所做的狡詐惡行,還有忠臣為主而大義捨命。這一切置死生於後的作為,不僅凸顯了古今價值觀的巨大差異,更是稍嫌誇大地示範了理想的儒家美德。
在故事尾聲,揭露身世的孤兒,陷入了身份上的兩難:他是該作為趙氏的遺孤趙武而活,還是作為養父屠岸賈之子屠成呢?彷彿八點檔的劇情,其實背後是對傳統思想所做的挑戰與實驗:血緣與養育之恩、德行與惡行,究竟孰重孰輕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