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O明
十一月的清晨,寒風呼呼的吹,也帶來一些睡意,我已經連續十二天沒有寫另一個人,我不得不開始行動。
一出門,我看到寧靜的社區便不甘心的說:「那我要怎麼找?」上午,我走過了整個鄉鎮,就是沒有找到作惡多端的人,到了下午,我回想拿到死亡筆記本後,我變得容易原諒別人,那我為什麼需要筆記本呢?
晚上,我找到了路克,跟他說:「死亡筆記本給人類會不正當的使用,再見路克。」說完我拿出剪刀剪壞死亡筆記本,結束了人生。
老師評語
作者通篇以冷峻的筆觸,寫出主角的複雜心理:造成無法入眠的是「不殺」的焦慮,刺激行動的是「殺人」的必須。找不到罪不可赦之人,掙扎與不甘心之後,是深沉而動人的收穫:罪與惡,真能用奪取生命來定讞嗎?當我們掌握生殺大權時,反而懂得「原諒」的重要與真諦,更知曉了生命的價值。
經典頭條
獨到的故事設定、精美的畫風,以及縝密且豐富的劇情,在不論是追求刺激或是探尋真理方面,《死亡筆記本》都訂立了一個難以撼動的里程碑。
透過善惡的討論,我們看到了「惡」背後的無限探究,其緣起與影響;「善」的維護,有矯正和信念,或是盲信。惡應該如何被定義,如何被端正,甚至是肅清,或許沒有一個定論。畢竟,「正義」是既抽象且主觀的,不主觀便不成正義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