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O硯
我覺得在生活上真正的不自由是言論的不自由。身為人我們一定都有很多想法,而有了想法我們就會想要講出來,而如果這個言論的不自由是連講話都不行的話,久而久之大家會忘了怎麼講話,所以我覺得言論的不自由才是真的不自由。
老師評語
☆相當有條理地將「失語」所帶來的影響逐步解析,比起強調個人理念的在乎,更加凸顯客觀角度看來,限制言論自由所造成的影響,格外具說服力。
☆建議以「表達想法」來取代「講話」一詞,否則問題聽起來會從「無法隨心所欲表達意見」變成「沒辦法發出聲音講話」,造成一些混淆。
陳O安
當一個人心中對生活有不滿足感之時,生活就無法為你帶來快樂,相同的,如果一個人認為自己不自由,那他就不是自由的。
老師評語
☆以「主觀感受」解釋自由與否,別具慧眼的切入點觀點,發人省思。
經典頭條
1980、90年代,受到毒品氾濫與愛滋病的興起、「世紀末」的末世感推波助瀾,以及人們不再遵照單一價值觀過活,反而是力求突破,西方國家的社會形成了許多生活模式大不相同的小群體,群體之間形同陌路,無從溝通。
在《嗑藥》中,我們看到了一個典型的「走上歪路」的年輕人的例子。表面上看起來,是偏離正道,不管那正道指的是維繫家庭或是升學;然而,透過這些離家青少年的心聲與際遇,我們能看到,一個人的墮落不但是非自願的,甚至是經過多個決定的疊加後,才逐漸讓人走上不歸路。
若是人能夠理解彼此箇中的苦,那會不會就不需藉助這些不良手段,也能好好活著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