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O尹
在浩瀚的大海上,PI說了兩個故事:一個是與老虎共度苦難的奇幻漂流,一個是殘酷揭露人性的現實。當我聽完時,心裡湧出疑問:哪一個更接近真實?故事,就像一面鏡子,映照出人心不同的面貌。
我認為,充滿人性掙扎的版本更貼近現實。因為人在生死關頭,往往會被恐懼與憤怒支配,甚至傷害他人。這讓我想到,人性的挑戰就像一道堅硬的城牆,逼迫人不得不跨出舒適圈,面對生命的重量。
然而,如果能選擇,我寧願老虎的故事是真的。因為在那裡,恐懼化作勇氣,孤單轉為力量。老虎不只是猛獸,更像親密的朋友,推著PI走過絕望。那故事,就像黑暗裡的一道光,讓人願意相信希望。
或許,真假已不再重要。故事本身是人性與獸性的映照,動物與人類的界線在漂流中逐漸模糊。最終,PI的故事提醒我:唯有尊重萬物,才能看見更廣闊的世界。
老師評語
這篇創作以「故事對心靈的映照」為核心,不僅論及故事的真假虛實,更直指人性的千迴百轉,並以溫柔的「寧願」,轉而寫出恐懼、殘忍的現實之外,希望與勇氣的力量。結構完整,詞采生動,實屬佳作。
經典頭條
在故事中,少年和凶猛的孟加拉虎待在同一艘小船上長達兩百多天,在一望無際的太平洋上得以生存便是令人嘖嘖稱奇,何況是在和一頭大型肉食動物共處一室的情況下。
《少年Pi》的故事充滿了象徵與宗教意涵:動物是代表真實的生物,亦或是人類的特性;而與少年共存的老虎,究竟是真的肉食貓科動物,還是少年Pi的某種象徵,這點可能就要交由讀者來做定奪。
善惡之爭,道德拉扯,這些在人類具備記憶以來就不曾少過。在這撲朔迷離但卻充滿奇幻的故事中,或許我們也可以問問自己:我們「想要看到」怎樣的故事,是否代表著我們也正在逃避另一個版本的故事呢?



